香港建筑师学会《2023-24年度施政报告》建议书
日期:04 September 2024

香港建筑师学会《2023-24年度施政报告》建议书

香港建筑师学会赞赏现届政府努力解决困扰香港多年的土地供应严重短缺问题,以及缩短公屋轮候时间,并取得一定成果。我们深信香港可以很快解决市民的基本住屋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1. 建造业的寒冬:工程量萎缩
今年是建筑师事务所艰难的一年。由于香港地产市道不明朗,导致去年政府卖地多次流标,以致今年香港的私人工程量大幅减少。再加上内地以及外国经济放缓的情况持续多年,香港建筑师事务所的境外工程量也大幅减少了许多。内外交困之下,今年事务所的管理层都非常头痛,需要寻求方法渡过难关。面对困境,有些事务所要求员工放无龩假,有些则实行九折支薪,有些更需要裁员。

 

由于香港的住宅需求仍非常强劲,随着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全面展开,长远而言学会还是很乐观的。但是短期的困难确实是颇为严峻,因此香港建筑师学会希望政府可以推出逆周期措施,在私人地产市场低潮时推出多些政府工程,帮助业界渡过难关。例如,房屋局可以加快推出部份计划在未来数年推出的公屋或资助性房屋项目,发展局亦可以着手推出北部都会区内规划所需的政府、休闲、康乐、旅游以及文化设施。一则可以帮助业界渡过难关,也可以在私人建造业市场萎缩时,以较低成本加快完成公共设施,缩短公屋轮候时间。

 

由于这些都是迟早需要落实的公务工程,故此政府无需多花费用。而且顾问费用只佔整个项目的很低比率,在开始数年所需的额外拨款不多。

 

假若现时情况持续,数年后下游的承建商以及供应商亦会面对工程量不足,建筑工人也将面临失业或开工不足的困境。这种困难苦况更会吓怕年青人不敢加入建造行业,令到即使数年后市况回復正常时,业界又要面对人手短缺的问题。

 

当出现建筑课程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的情况时,建议当局推出短期合约,让毕业生可以参与政府项目的设计或者工地施工管理的工作,让他们在将来市场復甦后可以即时投入行业工作。

 

2. 精简政府程序
政府过分繁複的审批程序,会拖慢新发展区以及楼宇的完工日期。立法会去年修订了城市规划以及相关条例后,已经精简了城规会的审批程序。若然政府採纳学会多年来的建议,进一步精简屋宇署、地政署、消防处、环保署以及其他参与审批建造工程等部门的程序,可以加快建筑工程流程以及现金流,有助业界渡过难关之馀,也可以稳定住宅供应。在有需要时,政府应该大刀阔斧修改相关法例,确保楼宇可以早日落成。香港建筑师学会早在2013年中已经向发展局提交了一份详尽的精简程序的建议,期望当局可以参考。

 

香港建筑师学会原则上支持《建造业付款保障条例草案》的精神,但有需要优化机制以防止滥用,否则会为业界增添更多无谓的行政管理工作,拖慢建造工程的进度。学会已于7月16日的立法会会议席上向政府提交了详尽的建议,希望政府可以採纳。

 

3. 舒缓人手短缺
建造业议会去年的研究预测,来年建筑师以及其他建造业界专业将会出现相当程度的人手短缺。精简政府审批程序也可以舒缓人手短缺的问题。

 

4. 降低高昂的建筑物成本
香港建筑师学会去年向会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的建筑师,日常平均花费34%的时间来应付当局的审批程序,比用于做设计工作的平均27%还要高。据我们了解,其他专业人士以及承建商均面对同样问题。这些文书工作的成本非常之高,最后都会反映在建筑成本上,这亦是香港的建筑工程的费用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些成本最后也会反映在楼价上,增加市民的置业负担,因此学会多年来都建议政府精简审批程序。

 

5. 稳定长远私人市场住宅供应
现时香港的私人住宅需求仍非常殷切,去年政府卖地多次流标,主要是出于发展商与政府对地价的看法存在严重差距。建议当局跟发展商达成共识,寻找解决方法。假若问题不尽快解决,数年后香港又会重现私人住宅供应失衡的问题,令到现届政府解决土地供应短缺以及稳定楼价的努力付诸流水。

 

6. 培育人才
上述均只属短期困难,长远而言香港仍然需要大量建筑专业以及技术人才,以推动北部都会区、交椅州人工岛、市建局油旺重建等大型基建项目。学会建议大学拨款委员会增拨资源,开设更多建筑与其他相关专业,以及技术课程,培育本地人才。近年通过建筑师学会的专业试成为註册建筑师的考生,约有一半是在外国完成建筑课程回港的毕业生。事实上,现时香港的大学建筑课程学额,只足够培育一半香港所需的建筑师。有不少基层学生,由于无法负担高昂的留学费用而放弃成为建筑师的梦想,这个情况极不理想。

 

7. 吸引国际专才
培育本地人才需时,另一途径是吸引国际专才来港。除了建筑师以及发展基建项目的专才之外,香港也需要吸引创新科技人才推动北部都会区的产业发展。北都新田科技城除了需要足够的土地供应和便利的土地政策,以吸引龙头创科公司与初创企业进驻之外,也需要优质的宜居城市环境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吸引高端人才来港工作。

 

优质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是必须的,政府有需要尽早规划北部都会区等新发展区内的休闲、康乐、旅游以及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剧院、公园、滨水公共空间、体育馆、泳池等设施,配合位于商业用地的戏院、食肆等娱乐设施。此外,当局亦需改善旧区的宜居环境与通达性,并提升旧区设施的质素。政府应及早聘请顾问公司开展相关的可行性研究以及设计工作。

 

宜居城市还需要做好城乡共融、大自然与城市共融的关係,就这两点以及其他有关北都的规划和城市设计,学会已于七月向城规会提交了详尽的建议,副本亦抄送予发展局,不在此重複。

 

8. 优质专业服务,摒弃价低者得
在学会去年的施政报告建议中,也曾建议政府优化採购制度,改变以「价低者得」为主导的聘请项目顾问模式,改为主要衡量顾问公司的专业水平和设计质量。其实顾问费用只佔项目成本的很少份额,以合理的顾问费用水平获取优质的设计根本上是物有所值。

 

很多事务所都经历过由于投标的顾问费用高于其他投标者,而被房屋署要求解释过高的原因。在近年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之下,事务所投标的顾问费用不大可能过高,只是因为其他投标者的标价偏低。建议房屋署改变这惯常要求解释的做法,避免署方与事务所的相关工作人员浪费时间于这些额外的、无谓的行政工作。

 

9. 举办国际比赛,吸引本地及国际专才
香港是国际大都会,具备吸引本地及国际人才及投资的特质,我们的高密度城市及建筑设计公认是世界典范。为了确保于全球世界急速进步及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优势,城市和建筑设计不能墨守城规,要勇于创新。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的重要基建,举足轻重。建议政府选择区内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重点及具代表性的公共建筑物或设施,举办有偿形式的国际建筑设计比赛,一则可以获得本地及国际专才的创新设计理念,二则可以起在国际上宣传北都发展的作用。

 

政府也可选择一些重要性次一级的重要公共建筑物进行本地的公开设计比赛,为本地的建筑师製造更多展示创意以及实力的机会,以培育本地创意产业。

 

10. 跨部门统筹达致碳中和的目标
为了落实于2050 年达致碳中和的目标,政府需要有专责小组统筹所有部门的工作,不能各自为政。此外,政府应该大力推动及资助本地初创循环经济行业,带动绿色产业及製造更多就业机会。

 

11. 长者友善,社区安老
改善城市的通达性与宜居环境,也有助解决香港人口日渐老化的问题。因为这样可以帮助长者社区安老、继续自主地生活、沿用以往的社交生活方式,以及保持身心健康,延迟或避免入住老人院的需要,减轻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方面的财政压力。

 

香港有四万多幢现有建筑物,政府应加强资助鼓励环保復修,及放宽改建用途申请,有助解决房屋,社区照顾服务空间短缺等问题。

 

12. 检讨公屋设计以及人均居住面积
现时的公屋标准设计已经沿用多年,再者为了配合MiC更广泛的使用,房屋局需要与时并进,重新审视及优化公屋的设计,增加公屋居民的幸福感。也有需要检讨公屋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标准,一则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二则应付人口日渐老化的挑战,让有需要使用轮椅以及步行辅助器的长者可以改建浴室及厨房等设施,让更多长者可以社区安老。

 

13. 善用人才
很多实力雄厚并具创意的建筑事务所,都希望能够参与公共房屋项目。然而房屋署的标书先决条件,是要求事务所具备近年在香港设计住宅项目的经验,但是有些事务所近年的业务中心不是住宅项目,所以不符合条件。其实公屋住宅单位都是标准设计,加上公屋设计相对简单,建议政府检讨这个先决条件,让更多具创意的建筑事务所得以参与。

 

14. 善用旅游资源
香港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包括优质的大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应该善加利用,以进一步提升香港的移居程度,并吸引游客、创造外汇。

 

大自然旅游元素,现代化「街渡」船隻

陆地上我们有优质的郊野公园,海上我们有很多景色怡人的离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以及印洲塘海洋公园等等。

 

可是,现时通往这些离岛及偏远地方的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是「街渡」,都是一些残旧、缓慢、高噪音以及排放废气的破旧柴油船隻。令外国游客的观感甚差,有损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形象。

 

事实上,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展开改善离岛渡轮码头的工程,分期改善香港偏远地方超过100个码头。改善工程完成后,设计会更现代化,而且是可以供轮椅上落的无障碍码头。但是若然我们不现代化我们的街渡船队,码头完成后也是得物无所用。建议政府推出适当措施,与「街渡」营运商商讨现代化船队,改善通达性、减少废气排放及噪音汙染。当局也可以考虑电动渡轮。

 

人文旅游元素

建筑设计是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元素,是唤起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我们到外地旅游很多时都是参观历史或现代建筑物。香港有不少情况良好的中国传统历史建筑物,例如吉庆围、曾大屋、荔枝窝、大夫第等等。假若把他们串连起附近的郊野公园远足径,或文物探索旅游路线,做好点、线、面的规划,对游客来说将会是很好的卖点。再配合完善的路线指示牌、在适当地点设置环保的无水现代化厕所,以及旅游Apps等等,应当是潜力很大的旅游资源。

 

至于香港及九龙的市区内,现存不少香港开埠早期,中西合璧及富殖民地色彩的历史建筑物,再配合附近现代化的建筑物,形成完整的点、线、面规划,也是很好的旅游卖点。

 

香港方面,中区的大馆、PMQ、文武庙、中环街市、大会堂、香港会、中国银行总行、滙丰银行总行等等,可以组成很吸引的旅游路线。

 

九龙尖沙咀的星光大道、K11、香港艺术博物馆、太空馆、文化中心、半岛酒店、广东道1号、iSquare等等,也很具潜力。香港建筑师学会可以参与培训导赏员。

 

15. 其他大型发展的建议
交椅洲人工岛方面,学会将会等待政府完成检讨并提供更多资料后,再向政府提供意见。

 

油旺重建方面,我们已于4月22日向市建局提交就《市区重建局洗衣街花墟道发展计划》的意见,副本亦抄送予发展局。

 

于2023年施政报告环境及生态保护内文中,提及保护香港生态系统。本会希望在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同时,能够落实保育亦维持保护生态走廊的双赢方向发展方针,公开细节确保达标。

 

在地区环境的环节,本会希望推动广阔种植林木计划, 以达到减碳及降低都市热环境, 降低稠密城市温度。

 

-完-